印度洋上测量记-pg游戏官方网站app

印度洋上测量记

发布时间:2019-06-24来源:中交二航
【字体:】 分享:

望着一座座崭新的辅助平台在湛蓝的印度洋上巍然屹立,24岁的测量员陈文龙生出满心的自豪感。至今他仍难忘记,主桥20号墩首根钢管桩施沉的测量之旅。

2016年3月21日晨,陈文龙和同事周劲松乘船登上首都马累机场。他奔向跑道边缘的挡浪堤处,周劲松则驻守航站楼附近的一块珊瑚砂地上。二人相聚一千多米,与gaadhoo koa海峡中的20号墩钢管桩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。

一股股热浪挤压过来,陈文龙站在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上,周边没有任何树木遮挡。视野中没了周的身影,他只能望着海中的浮吊随波浪摇晃。“松哥,你那个高程点为1.911。”8:39,陈文龙发出一条短信。“好的。”对面回应道。

凝视着仪器目镜,陈文龙感到汗水顺着脸颊不停流淌,几滴汗珠沿着眼角下滑,一阵酸涩迅速传来。他的后背很快浸湿,与工作服紧贴一起。好不容易到了中午,船上还是没啥动静。本想测完中午就回去的他,只能等着新的命令。他掏出书包中的饼干,就着一瓶矿泉水下咽,匆匆几口就解决了午餐。正午的阳光更加无情起来。陈文龙手指滑了一下胳膊,顿时,一层白色痕迹凸现出来,那是脱去的一层皮,夹裹着盐颗粒。

海浪冲击岸边,发出“咚咚”声响,却挡不住一份困意席卷而来。四顾茫然,何处可栖?灵机一动,陈文龙把救生衣垫在地上,让上身躺下,再掏出一把小伞盖住脸。救生衣挡不住地面升腾的热力,他感觉背部像蒸笼熏着一样,一会侧身,一会翻转;小伞无法荫蔽全身,让他的双腿尽在一片暴晒之中。

周劲松身旁有棵椰子树,至少有点绿荫。然而太阳总会从缝隙中钻进来,在微微轻移中改变方向。在这个中午,他就在半睡半醒中与阳光赛跑:太阳照进来,搬到阴影下,阳光再打转,他就跟着“转动”。

“13:40挂钢管桩吊耳!”陈文龙接到命令,感觉下午有望施沉钢管,午间的困感好像一下消失了。然而,接下来的时间,依然是没有预期的等待。

15:00许,船上的钢管桩挂好吊耳。未曾料想,由于海水波浪大,船身摇晃,致使钢丝绳滑槽。陈周二人依然坚持岗位。直至晚上18点许,浮吊再次起吊钢管桩时,因潮水奔涌强烈,致使导向架拢口部分受损,后展开修复调整。

不知不觉,陈周已在机场一天了……20:30,白昼像一个高速运转、浑身发烫的机器,终于停歇下来。陈文龙依旧守候在机场边缘,一边看着仪器,一边留意着船上。“什么时候才能打桩啊?”心里默默地念叨着,一种热切期盼开始翻滚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然而对于一个苦等的人来说,接下来的一夜又将何其漫长。真的困了,中午时辗转反侧地入睡终归不如躺在宿舍有效。于是陈文龙准备躺到身旁宽度仅有50公分的挡浪堤上。左侧是人字块构成的狭长斜坡,右侧是机场空地。躺在上面,无法左右翻身,只能小憩一会。一阵大浪拍打,水花向他迸溅而来,一股咸涩从嘴角蔓延;又一阵海水飞来,裤腿全被打湿。于是,他赶快移动位置,向着前方一米处挡浪堤上躺去。浪花无情,再次袭来,他继续寻找干燥的堤面,如是者几番,竟移动了20米。

周劲松躺在树下,被晚间的飞蚊围得团团转,一会儿身上起了几个包。有时他似乎觉得进入了梦乡,但还是会忽然惊醒,看到仪器还在身边,又轻轻地睡了。一夜之中断断续续地不知醒来几次,每每看到仪器,他总有一种踏实之感。

不知过了多久,机场岛迎来黎明。22日,浮吊调整钢丝绳,谁知因风浪大,船上再遇难题,他们再次坚守了一个白天,又加一个晚上;23日,钢丝绳调整完毕。于是,直到23日晚上近22点,他们才开始收拾仪器回项目休整。24日一早,他们又踏上征程,前往现场测垂直度,到25日晚,他们才终于见证了20号墩首根钢管桩的成功施沉。

其实早在3月20日晚上,测量队长何元甲等三人已登上浮吊船准备定位沉桩位置,一直等待了四天三夜。其中测量员陈政文每晚都是坐在凳子上休息的,四天之后腰椎疼痛难忍,竟难以起床了,历经几日才恢复过来。

(杜才良)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