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pg游戏官方网站app-pg试玩版网站 - pg试玩版网站的文化> 文化故事
打造南沙大桥上的钢铁脊梁
南沙大桥s3标段的建设团队,早在参与大桥建设前,就深知这座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及珠三角交通版图上的重要地位:无论从技术难度、工程规模还是工程意义层面,这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。项目坚持党建引领,打造了一直强有力的建设团队,形成了南沙大桥上的钢铁脊梁。
党旗飘扬 攻坚克难
党的十九大召开后,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。s3标项目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首要任务,以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为依托,坚持领导带头宣讲,从办公室到移动党员活动室,从会议桌边到施工现场,从地面到空中,讲解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声音传播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角落。
针对工期紧、任务重和安全风险高的实际,s3 标项目部推行“案头书” 和“枕边书”引导大家自学理论知识;推出“夜间党课”,引导党员干部白天工作、晚上学习“两不误”,积极传播身边的先进党员典型事例,积极开展廉政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。项目部负责人变挑战为机遇,掀起昂扬斗志,通过成立“党员突击队”“青年突击队”“超长大直径桩基施工攻关小组”等各项措施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努力拼搏、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,在科研、进度、安全、质量以及成本管理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。
先锋力量撑起一片天
大沙水道桥东塔基础建设中,需完成52根直径2.5米、桩长105米灌的超长大直径群桩基础施工。在做第一根桩时,用时长达1个月,当时管理团队非常着急,这样的效率如果持续下去,必将无法满足工期要求。于是,项目常务副经理尹华东紧急带头成立了“党员突击小组”,通过技术创新、改进优化,最终桩浇效率提高了三倍,从一个月缩短到只需要7天时间就能完成。在党员带领下,现场工人如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,战斗热情更为高涨,最终按时按质地确保了桩基完工。
“做这份工作,长期漂泊在外,回家的时间很少,每年15天假期从未休完过,尤其是团队骨干和团队党员基本零假期,工作就是‘白加黑’、‘5 2’。”为了完成南沙大桥使命,这成了管理团队每位成员的常态。
大沙水道桥东锚碇是s3标段的重要施工内容之一。锚碇是钢筋混凝土集合体,如果把桥梁比作一杆秤,它就相当于这杆秤的秤砣,桥梁的荷载主要由这个秤砣来承受。要支撑起如此一座超级工程,这个“秤砣”势必要非常强壮——应用了5900吨钢筋,混凝土浇筑方量18.6万方,相当于62个标准游泳池,重量达到46.5万吨。
基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特性,如此大方量的浇筑量需单次连续作业完成,管理团队为此次施工配备5台混凝土罐车供同时作业,这对施工的组织安排,团队的作业要求、施工状态要求极高。主管锚碇工区的负责人彭波在5天6夜的浇筑过程中几乎没有合过眼,他日夜无休地坚守现场,对整个浇筑过程监督指导,及时处理现场紧急问题。最终,团队成员采用的“冷水降温调控法”有效克服了炎热天气的温控困难,提高了施工质量,现场各环节紧密有序,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。
他们是这样培养人才的
除了项目负责人王晓夫是七零后,包括项目书记刘永峰等在内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八零后。王晓夫作为团队“掌舵人”,曾经参与武汉白沙洲大桥、太中银铁路、成贵铁路、西宁南绕城高速等多个项目建设,以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指引团队方向,稳定着团队军心。难能可贵的,是这位“掌舵人”深谙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的真谛,坚持打造一支足够优秀的团队。为此,项目组织实施了贯穿建设全程的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。
“承台怎么可以浮在水里,浪来了怎么办?”
“这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,但一次课时间太短了”。
这是南沙大桥s3标项目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第128 次课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的场景,课程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,持续热烈讨论。
原来,项目前期在人才培养上,更多的是采取培训的方式进行,但培训过程缺乏互动与反馈,导致员工对灌输式培训兴趣索然。为此,项目决定开展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,以此入手进行人才培养创新尝试。为避免培训课堂上师生之间“水壶”与“水杯”的教育模式,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“学员”也是“老师”,由学员轮流上台担任授课老师。由于要担任老师的角色,自己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。授课结束后,其他学员和项目部领导都会对“老师”的讲课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,甚至展开一番争论。
让项目常务副总工夏熙印象深刻的是,有一次在讨论预压卸载方案时,他和另一位同事产生了意见分歧。夏熙提出的是常规做法,在千斤顶卸油时卸载;而同事考虑到千斤顶在顶推时油压较为稳定,可控性更高,逆向思维地提出了通过安装反力装置,在千斤顶顶推时卸载,卸油时加载。他们据理力争,互相争红了脸。最终通过他们常用的“优劣势比对法”选取了同事的方案,并在施工实践的过程中验证了这一创新思路的可行性。过程的争吵没有让他们心生隔阂,对事不对人已经成为了大家坚持的原则。
通过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”,让南沙大桥建设者们不会畏惧在难题前提新点子,大家都不会担心被嘲笑、被反对;即使有不同的意见,他们也“乐于争论”,讨论会上“拍桌子”、“拍板凳”的情况时有发生,争到面红耳赤是家常便饭。就是在这样不断互相修正的过程中,问题越辩越明。夏熙笑道:“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,要把工程建好,工作中该吵该闹,下来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团结。”
如今,南沙大桥建成通车,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去。5年来,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,践行“人才是第一资源”的理念,通过创造载体,搭建平台,有力实现了“建一项工程,树一座丰碑,育一批人才”。(张政 杜才良)